因著從小到大沒有參加過任何競賽性的團隊,教練這個名詞對我而言非常陌生,腦海裡的教練無非是電影裡那些訓練嚴格並且大聲喊著來激勵球員的形象。 這個迷思一直到我參加了「教練的心」才開始有所改觀。
要如何用一句話描述教練呢?這對我而言又是另一個挑戰。因此還是從自己的故事開始說吧…
原本已進行了十多年的服務宣教項目受疫情影響而中斷,不得不返台尋求下一個方向,當時我感到十分徬徨,在等候的過程中,一位宣教前輩向我介紹了「教練的心」課程,聽見這個名稱時老實說我沒有什麼報名的動力,一方面是對教練這個名詞沒有什麼概念,更深的原因是自己還陷在之前的挫折感中無法自拔,但在幾經掙扎後再次受到妻子的鼓勵,才終於決定走出自己的小窩報名參加初階的課程。
我過去的事奉經歷比較偏重做兒童及青少年事工,我們服事的方法無論是體驗活動、繪本故事或創意手工,基本都圍繞著“引導反思”這個目標,我們會問一連串設計好的問題,問題的核心是引導孩子們發現我們已設定好的原則或目標,在個人的經驗裡這樣的教導的確很有果效,除了少數的例外,大多數的孩子確實可以接受到我們期待給予他們的內容而有所成長改變,我也覺得這幾乎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所以在上課前我認為教練課程應該也是差不多的概念,但若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不同的技巧也似乎不錯。
不料,從打開書本閱讀,我就開始被書中的觀念強烈衝擊著,我讀到『教練不是獨立行使的技巧,而是操練自己對人有信心』。我回想過去的事奉,我真的對所服事的對象有信心嗎?我其實不那麼確定,但『一位教練會聆聽你說話,是因為他相信你。這是有意識的在模仿基督對待人們的方式』。所以教練的心背後其實就是基督的心,教練對待人的方式來源於基督對待人的方式嗎?『而聆聽是最強有力、最令人信服的方法之一』。(以上『』內容摘自教練的心一書),我感覺自己裡面有兩個對立的想法:一個聲音說這就是答案了,但另一個聲音卻開始質疑——難道要我全盤否定過去的經驗?這兩個聲音我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聽誰,只好帶著疑問繼續參加課程。
隨著課程進行,引發了我更多的反思:究竟我看自己是有能力的嗎?我期望別人如何看我?人如何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上帝如何幫助人成長改變?一個個問題引領我去面對自己的信念系統,我也會想起過去接觸過的孩子和學生,我慢慢地發現什麼是上帝無條件的愛,雖然每個人不都是一樣,但是在上帝眼中各個都獨特且寶貴,只有按著上帝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和其他人,才是真正符合上帝心意的方式。
進入課程的練習階段,更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過去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比較會聆聽的,但是在練習中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我曾經自以為的聆聽其實往往是為了解決對方的問題,而非以當事人為核心,會如此是因為我心中並不真正相信人是有能力的,自己必須做些什麼來幫助對方才能解決問題,所以往往忽略掉重要的直覺指示燈,卻按著自以為是的方向在提問,當事人的思緒便不停地被我打斷,會談的果效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我終於學習到,其實真正的教練會談目標不是幫人解決問題,而是藉著提問汲取當事人內在的智慧與能力,並產生改變的動力,進而達成目標並成全當事人成為領袖,關鍵的因素是人而非事情,一切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與執行步驟都來自於當事人自己,改變的動力也由此而來,因此就算教練本身不具備各項專業知識,依然可以在會談中服事當事人,重點是透過聆聽與提問,讓當事人感受到真實的被信任、接納、尊重和支持,讓上帝按當事人的特質來塑造他,好叫他起來承接自身獨特的使命。
經過初階到中階的課程,我知道自己逐漸被這樣的教練原則深深地吸引,心想如果早一點就認識教練的心,是否我的事奉會有所不同?又是否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天父無條件的慈愛?我也在內心中許下了一個心願,自己的未來人生,無論在工作、服事、家庭中,我都期望自己能運用教練原則來面對其他人,把握機會讓每一次交談都帶來改變。 請讓我再次說 “教練的心就是基督的心”